在美国协助下,埃及古文物专家近年来投入大批力量,修复一座珍贵的地标性建筑——伊玛目默罕默德·沙斐仪陵墓(Mausoleum of Imam Muhammad al-Shafi’i)。
于公元九世纪去世的伊玛目默罕默德·沙斐仪是伊斯兰教逊尼派的重要法学者。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陵墓建筑坐落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开罗古城(Historic Cairo)内,位于伊玛目沙斐仪的墓地所在地。

这座冠有埃及最古老和最大穹顶的陵墓建于伊玛目去世多年以后,它的结构大多可追溯到1211年,与葬礼相关的部分建于1178年。在14世纪到19世纪的几百年中,陵墓不断扩建。
由于陵墓受到地下水水位不断上升的威胁,美国国务院通过文化保护大使基金(Ambassadors Fund for Cultural Preservation)提供赠款,资助从2016开始的分两阶段进行的维护项目。项目于今年早些时候结束,供用资金138万美元。(2001年以来,美国国务院通过大使基金为133个国家的1000个项目提供了支持。)
美国驻埃及大使乔纳森·科恩(Jonathan R. Cohen)说,于4月份重新开放的陵墓是“埃及宗教历史和伊斯兰建筑的重要象征,现在人们可以重新来访。这个项目是我们在过去25年作出的1.02亿美元投资的一部分,旨在维护、恢复和保护埃及各地的文化传统和宗教古迹”。
经埃及旅游和文物部(Ministry of Tourism and Antiquities)批准的修复项目,由埃及Megawra建筑所的团队负责实施——解决由水位上升带来的潮湿和盐腐蚀的损害。维修人员修复了地面、砖瓦、大理石和木制结构中的裂纹以及顶上的弯弧。

项目涉及结构调查、修理,以及对装饰性雕带和铭文的清理,修复外部灰泥镶板和安装照明系统。
建筑瑰宝和汇聚之地
除穹顶以外,陵墓建筑中还包含许多木质装饰——格式天花饭,雕花系梁,镶板门,以及一座柚木纪念碑——全部制作于12世纪。

建筑中的大量植物和几何彩绘图案和书法装饰是五个世纪的结晶,展示着装饰传统的时代沿革。入口门廊的精致装潢展现着保留得最完好的其所在时代的工艺:18世纪中叶的陶瓦马赛克地面和彩绘大理石门框中的19世纪嵌银镶饰门。
这座陵墓长期以来一直是吸引游人和当地居民的著名景点——陵墓四周还有知名度与之齐名的墓地;它也是令伊斯兰艺术和建筑学者仰慕的地方。

上世纪50年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克雷斯韦尔(K.A.C. Creswell)在他的《埃及的穆斯林建筑》(Muslim Architecture of Egypt)一书中,曾这样描述伊玛目默罕默德·沙斐仪陵墓:“一走进去,里面的恢弘连同它的富丽和魅力令人惊叹不已”。
修复工作组重视陵墓具有的重要经济和社会价值,力求让它继续成为吸引游人和当地居民举行活动的地方。由非政府组织和学生义工开展的这些活动,帮助重振了这个地区的经济活力,显示出文化历史对社区的重要作用。

主管这个项目的梅·伊布拉西(May al-Ibrashy)说,伊玛目默罕默德·沙斐仪陵墓是“开罗最优美的建筑之一,也是开罗最有精神气息的场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