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至6月,具有海上机动能力的美国海军慈悲号(Mercy)医疗船作为太平洋伙伴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成为印度-太平洋(Indo-Pacific)地区救援准备工作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慈悲号的规模大于美国任何陆上医院,但可以快速做出反应。慈悲号有1,000张床位,可以在危机期间为成千上万名患者提供一流的医疗护理。该船目前参加的伙伴关系演习有800名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秘鲁和日本的军人和平民参加。
负责这次演习指挥工作的美国海军少将(Rear Admiral)唐∙加布里埃尔松(Don Gabrielson)说,“我们面临的自然和人为的灾难,不受国界的限制,也没有国家主权之分。”

除了灾害反应演习外,慈悲号还与太平洋伙伴关系的其他船只一起,负责将各种救援人员送上岸,提供医疗、工程等服务。在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越南停靠期间,他们将为数千人提供帮助。伙伴船只还将前往太平洋岛屿雅浦(Yap)和帕劳(Palau)。
前太平洋伙伴关系的外科主任医生迈克∙米特尔曼(Mike Mittelman)说,这个项目培养了高度的服务精神。初级水兵参加这些任务可以改变他们的一生。
美国海军除了慈悲号外,还有一艘舒适号(USNS Comfort )医疗船,近年来完成了在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n)和加勒比(Caribbean)国家的人道主义航行任务。

太平洋伙伴关系在2004年肆虐东南亚地区的印度洋(Indian Ocean)地震和海啸后逐步发展。当时复杂的灾情促使有关国家改善应急协调行动。
美国海军上尉(U.S. Navy Captain)戴维∙布雷茨(David Bretz)说,“我们能够在该地区结成新的友谊,加强伙伴关系,为此感到很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