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干达,自从罗丝·卢克瓦戈·纳萨里(Rose Lukwago Nassali)用过去脱粒后被农民仍掉的玉米棒制成一种新饲料后,她的养猪场里的猪比过去又大又多。
纳萨里说,“我的生意绝对是在蒸蒸日上。”她把这个成就归功于美国国际发展署(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和印度农业与农民福利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armers’ Welfare)在印度主办的一个为期15天的培训班。
纳萨里通过参加这个培训项目学到,脱粒后的玉米棒仍然有营养价值。她在返回乌干达后,便用过去一贯被扔掉的玉米棒做成了一种新型猪饲料。
她说,“我了解到,在从农场到消费者整个过程中,一切都可以不浪费,而乌干达不是这样,浪费很大”。她说,“一切都可以得到利用”。
纳萨里是参加美-印联合举办的印度未来粮食供给三角培训项目(Feed the Future India Triangular Training Program)的717名学员之一。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到2020年,为非洲11个国家和亚洲6个国家的农民、食品加工者、农商贸业主以及农业政策专家等1500个农业相关人员提供培训。培训专题包括美国和印度作出的农业创新以及最新的农耕作业方法。
纳萨里说,“我的养猪项目无疑正在扩大”。
保持联系,交流传播

培训活动大部分是在印度具体的农业研究培训机构进行。协助开展这个项目的美国国际发展署农业专家瓦姆希·雷迪(Vamsi Reddy)说,项目针对的是中、高层农业人员,他们在培训结束时要“说明一旦回国后将如何运用新知识使农民受益”。
他说,60%的培训时间用于练习运用新技能,参观新技术的发源地,并且与使用新技术的农民见面。
雷迪说,学员“在结束培训返回时有更大信心”,并且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例如WhatsApp Group和Facebook——保持联系,交流和给予相互鼓励。他说,“学员们认识到,印度以小农为主的农业经营环境与他们自己国家的情况相似,因此如果这些技术能在印度取得成功,那么也应能在他们各自的国家行得通”。
纳萨里将她配制废玉米棒饲料的方法介绍给乌干达其他养猪农民。如今,这个“看上去毫无用处的东西具有了新的用途和价值”。
参与国家
非洲: 博茨瓦纳,苏丹,乌干达,加纳,利比里亚,刚国,卢旺达,莫桑比克,马拉维,坦桑尼亚,肯尼亚
亚洲: 柬埔寨,蒙古,缅甸,越南,老挝,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