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太阳系,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微小的部分,但是对人类而言,迄今为止还几乎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全部。太阳系除了维系我们生命的太阳之外,大的天体有8颗行星,以及6颗得到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确认的矮行星,其中5颗矮行星已经命名,即位于小行星带的谷神星,和遥远的柯伊伯带里的冥王星、阋神星、妊神星和鸟神星,另外还有一颗也在柯伊伯带里,但是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即编号为2007 OR10的矮行星,是目前太阳系里面尚未命名的最大天体,目前正在征求命名。
美国航空航天局利用其最新的开普勒红外天空望远镜K2对2007 OR10进行了观测,对它的大小进行了修正,发现其直径比原来测算的大了100公里,为1535公里,因此它的体积超过了妊神星和鸟神星,在矮行星里排名第三。

2007 OR10是在2007年被三位美国天文学家发现的,他们是夏威夷双子座天文台(Gemini Observatory)的梅根·施瓦姆(Megan Schwamb)、加州理工学院的迈克·布朗(Mike Brown)和耶鲁大学的戴维·拉比诺维茨(David Rabinowitz)。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有一个矮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 MPC),按照它的规定,在一个天体被确认为矮行星并加以编号之后,发现者有10年的时间为其命名。2007 OR10是在2009年11月被MPC确认的,但是这三位发现者工作繁忙,一直没有时间顾及命名的事情,直到今年,在同事和朋友的协助下,才把命名的事情提上日程。
这三位天文学家对2007 OR10提出了三个候选名字,即中国古代神话怒触不周山的海神共工(Gonggong),北欧神话中的神祗威利(Vili,他和两个兄弟一起击败了霜冻巨人伊米尔,用伊米尔的肉和骨锻造了地球,血则成了河流与海洋),以及欧洲神话里的冬季生育女神赫勒(Holle,她的床铺摇动就漫天飘雪)。
比较特别的是,他们发现者征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同意,采用公开征集投票的方式在这三个候选名字当中决定2007 OR10的正式名称。投票时间从(太平洋夏令时)2019年4月9日上午06:00开始,5月10日晚上11:59结束。网上投票的地址是:https://2007or10.name/index.html#who。可以重复投票,但是不希望有人滥用,因为最好让别人也有表达的机会。
投票结束之后,他们会把得票最多的选项报告给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如果该会认为名字起得不合适,他们会将得票第二多的名字提交上去,直到最后得到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认可为止。
投票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我们的读者当中对天文有兴趣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啊。
另外,2007 OR10的发现者特别注明,“共工”这个选项与一位年轻的华裔天文学家叶泉志有关。叶泉志毕业于广东的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取得天文学硕士(2013年)和博士学位(2016年),目前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红外天文卫星项目的天文学家。今后有机会,我们会专门向读者介绍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年轻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