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介绍基纳河印第安保留地的时候,标题就说那是“一段仍然在愈合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美国历史上另外一道伤痕——沃希塔(Washita)战场国家历史遗址。
十九世纪中期美国的西扩运动达到高潮,来自东部和欧洲国家的移民与大平原上印第安各部落的资源争夺愈演愈烈,暴力冲突时有发生,国会于1867年建立了印第安和平委员会,旨在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该委员会虽然认为有必要区分“友好”与“敌对”的印第安部落,但是无论如何也要将印第安人转移至远离西扩路线的地方,同时按照人口数定期给予生活必需品和武器弹药作为补偿。
该委员会于当年10月与数十个印第安部落酋长举行谈判,地点在今天堪萨斯州的“药水窝棚”(Medicine Lodge,因其位于一条河水富含泄盐的溪流之畔而得名),那里是许多印第安部落举行祭祀盛典的地方。会谈结果是签署了药水窝棚条约。但是条约有个附加条件,就是各个部落需要其成年男人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方能生效,而这个附加条件从来就没有得到满足。在谈判当中,还有一个没有写入条约的口头协议,就是印第安人仍然可以跨越阿肯色河狩猎,不过不能在河的北岸定居。关于口头协议的另外一个版本是说,条约的实施,要等到部落原有属地上的美洲野牛数量已经不够他们生活所需的时候。
无论如何,移民们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冲突仍然在不断发生,双方互有伤亡。当时美国虽然经历了南北战争,但是主流舆论仍然把自己当作来到应许之地的“上帝的选民”,对印第安人除了征服就是以自己的文明和信仰加以教化。尽管签订了许多条约,但是当发生争端和冲突的时候,使用武力往往还是首要选项。
1968年8月初,政府答应发放的供应物资,包括印第安部落狩猎所需的武器弹药抵达堪萨斯的
拉尼德堡(Fort Larned),但是在之前数日,一批夏延(Cheyenne)、拉科塔(Lakotas)和奥拉帕霍氏(Arapahos)印第安战士已经出发去攻击波尼(Pawnee)印第安部落,他们还顺道扫掠了白人定居者,原因不外乎对自己的土地受到挤压的怨恨。这一事件就成为沃希塔战役的导火线。
当时担任陆军密苏里驻军司令的谢里丹将军(Philip Sheridan)决定乘冬季发起攻势,调派了三路大军,其中一路是乔治·卡斯特(George Custer)率领的第7骑兵团。他们在齐膝深的积雪中,跟随印第安人踏出的小径,发现了位于沃希塔河畔、黑壶(Black Kettle)酋长的夏延部落冬季营地,于11月27日拂晓发起攻击。黑壶酋长是夏延印第安人当中主张和平的重要人物,他出席并签署了药水窝棚条约,他的部落与白人有许多联系包括联姻。
卡斯特的骑兵杀死了许多夏延战士,但是由于害怕报复他们很快撤离,所以黑壶部落男人的死亡人数众说不一,从16人到超过140人都有。他们还杀死了不少女人和孩童,并且将许多妇女儿童虏为人质,以便在撤退时免遭闻讯而来的其他夏延印第安人的攻击。
沃希塔战役从一开始就在美国争论不休,许多人认为这是一场非人道的屠杀惨案,而且当时的指挥官卡斯特也备受争议。卡斯特本人在1876年的另外一场对印第安人的战役黑山战役时,被酋长“疯马”、“红云”和“坐牛”率领的印第安战士击毙。
1965年,沃希塔战场被列为国家历史地标,次年被纳入国家史迹名录。到了1996年,将其中最主要的战场区域,大约30平方公里,划归国家公园管理局,建立了这个国家历史遗址公园。它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的夏延县境内,每年除了感恩节、圣诞节和元旦都向公众免费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