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新变种席卷全球,意味着疫情的新危机还是转机? ——听听专家和一线医生怎么说

我们先来看一张地图,发布于2022年1月10日,显示之前的7天内,即1月3日至9日全美各地新增新冠病例的情况:

图中红色代表过去7天内每10万人口感染新冠达到或超过100人。包括全美50州、首都和7个海外领地当中的三个都是红色,令人想起中国文革期间甫一发行随即紧急回收的那张“政治错误”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

尽管目前美国的每周新冠病例超过以往最高水平,但是截止到2022年1月10日,美国接种了至少一剂疫苗的已经接近总人口的四分之三(74.4%),而且现在大多数病患是因奥密克戎B.1.1.529变异株引起,占比92.9-97.0%,而这种传播能力超强的病毒变异株,侵入人体的部位大多限于口腔鼻咽部,极少侵入胸肺,因而危害较弱,死亡比例远低于德尔塔变异株,一周内有363060例确诊,但病亡仅404人,只占千分之一。而且从染疫发病到恢复的时间也短了许多,反而可能导致更广泛的人群产生抵抗力,有利于实现全民免疫。

因为新冠疫情的这些新特征,美国疾控中心主任萝谢尔·保拉·瓦伦斯基(Rochelle Paula Walensky)于1月7日在其推特上说:昨天疾控中心更新了中小学( K-12)学校的防疫指南,以符合我们的隔离和检疫政策,同时尽可能保持学校的开放和面对面的教学。实际上,拿笔者所在地区为例,目前即便某个中小学校出现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例,病员的隔离检疫期缩短到了5天,而且并非全校停课,改上网课的只限于出现病例的班级。

去年12月27日,《纽约时报》网络版刊登一篇长文,题目是“An I.C.U. Doctor’s Message of Hope Amid Omicron”(《一位重症监护病房医生关于奥密克戎的预期》,副题是“我们没有达到一年前的预期,但仍有理由抱有希望”(We are not where we thought we might be a year ago, but there is still reason for hope)。该报中文版(12月28日)这篇文章的题目为“我是一名ICU医生,疫情面前我们仍有理由抱有希望”。

丹妮娜·拉马斯医学博士是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肺部和重症监护医师,她还是《纽约时报》的特约撰稿人,自疫情以来,她撰写了许多关于新冠大流行的文章。在“希望”一文里,她讲述了许多自己医治过的新冠病人,其中许多没有接种疫苗。一位30多岁的母亲,未接种疫苗,染疫后经过抢救和护理已经脱离危险,痛定思痛,注射了第一剂疫苗,即将转往重症长期护理病院。丹尼娜她们医院在每个病人病情好转稳定、前往康复中心的时候,广播系统都会播放音乐,照顾过病人的医护人员会在医院大厅里鼓掌唱歌欢送。越往后来,因新冠病毒导致重症但是得以存活就越来越多,这种场合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事情了。

丹尼娜医生曾经认为,新冠病毒终将被人类打败,总有一天,她会照顾最后一个新冠病毒患者。但是她现在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病毒会像某些病毒一样成为地方病,或带有季节性,每年冬天来临时,就会有人感染新冠病毒。如果病得很重,还是会被送进重症监护室。这些人当中有未接种疫苗的,有免疫功能低下的,也会有运气特别不好的。过去两年摸索出来的治疗方案,将能够医治他们。人们也不会像这次疫情爆发时那样惊慌、恐惧甚至愤怒。就像流感或其他呼吸道病毒一样,新冠也会变成可控的。丹尼娜医生说。目前还没有走到这一步,但终究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