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QI”这个名称可能并不陌生,但你可能还见过“LGBTQI+”,却并不清楚它末尾的“+”代表什么。语言不断发展变化,这个符号寻求代表并彰显性取向、性别认同和表达以及性特征的全部多样性——不仅仅是那些认同为男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酷儿或间性人的群体。LGBTQI+将所有群体都包括在内。
“+”包括不认同为男性或女性,以及被多种性别吸引或被不论哪种性别的个人吸引的群体。它还包括那些对其他人只感受到很少甚至完全感受不到性吸引力的人,以及感受不到浪漫吸引力的人。[请参见LGBTQI+ 词汇表]
六月是LGBTQI+骄傲月(LGBTQI+ Pride Month),有很多提高认知的活动和游行活动。六月份是纪念1969年石墙事件(Stonewall Uprising)的月份,当时纽约市警察突袭了一家LGBTQI+群体经常光顾的酒吧,酒吧顾客奋起抵抗。数百万人以这起事件为契机,为LGBTQI+群体大力争取全面、平等的公民权利。

LGBTQI+人士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为他们各自的社区做出了重要贡献。人们描述自己和自己的作用的方式今天依然重要。例如:
- 北美一些原住民群体使用双灵(two-spirit)一词意指表达既有男性又有女性的性、性别或精神认同的原住民。
- 在古老的夏威夷传统中,māhū一词具有巨大的文化和精神价值,意指采纳女性角色的男性。
- 古老的犹太教思想区分六种性别,并探讨了犹太教教法如何适用于他们。
杰西卡·斯特恩(Jessica Stern)是美国促进LGBTQI+人士人权特使。她同各国政府、公民社会组织和私营部门共同努力,促进并保护对全世界LGBTQI+社区的人权的平等尊重。
斯特恩表示:“全世界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政府已做出承诺将LGBTQI+人权纳入他们的外交政策。美国可以成为一个给予其他人希望和激励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