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们介绍了美国镀金时代的腐败案例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破产案和政商勾结侵吞公共资金的纽约坦慕尼协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另外一个轰动一时的腐败典型,威士忌酒帮(Whiskey Ring)。
内战结束前后开始的重建时期(Reconstruction Era),可以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不仅要把叛乱的南方重新纳入联邦,而且各派势力在新时期要重新划分利益。在内战中声名显赫的格兰特将军从1869年到1877年担任了两届总统,在他的任内,掌权的共和党政客有不少涉嫌腐败,甚至包括总统的幕僚和亲友。他们要么在承揽公共事业项目时,继续以战时虚报军需品价格的类似手法侵吞公币,要么结成帮派,利用手中的职权,掩护同伙避税逃税,然后坐地分赃,威士忌酒帮就属于后者,是当时臭名昭著的一大丑闻。
在介绍威士忌酒帮事件——今天有人把这一涉及最高权力机构的丑闻也称之为“威士忌门”(Whiskeygate)——之前,有必要提一下美国的消费税。美国建国之后,为了偿还独立战争欠下的债务包括给军人的补偿,在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主导下建立了联邦税收制度。税收的绝大部分来自关税,本土商品只有烟酒糖课税。尽管这一部分仅占消费税总额的很小一部分,民众仍然极为不满,非但引起过威士忌暴乱,实际上的收税成果也微乎其微。到杰斐逊担任总统,索性取消了关税以外的税收,从那之后,只在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争期间短暂恢复过本土商品消费税。
但是南北战争的巨大开支使得政府不得不重新开征消费税,因此给威士忌的生产、勾兑和销售厂商带来了沉重负担,对人们的生活也造成影响,因为威士忌在那个时候是最流行的饮料之一。威士忌消费税的厉害,还在于它规定不管厂家是否已经出手,酒一旦酿成就要课税,尽管那时卖价更高的威士忌陈酿已经开始流行。战后西部开发再次成为热点,通往西部的门户密苏里州是生产和分销威士忌的重镇,酒税也就成为厂商的一大负担。
那时候格兰特已经担任总统,一些共和党人认为重建时期的任务已经完成,他们主张取消联邦在南方的驻军,同时要整顿日渐糜烂的政纪军风。密苏里州联邦参议员舒尔茨(Carl Schurz)牵头成立了自由共和党,威胁到格兰特的总统连任。
这时格兰特任命了曾经在联邦军队里做到过准将的麦克唐纳(John A. McDonald)去圣路易斯担任国税局分局主管,他私下里打着为格兰特竞选筹募资金的旗号,拉拢威士忌酿造和勾兑厂商和销售店家,让他们隐瞒威士忌酒的数量,少报的部分应税金额只需交纳一半即可。对下属税务官员,麦克唐纳则采用威胁加利诱,形成了一整套利益输送链条。在华盛顿那头,则有格兰特的私人秘书(相当于今天的白宫幕僚长)巴布科克(Orville Elias Babcock)的策应,一旦有财政部派出稽查员,他就会用化名发电报通知麦克唐纳。最终那些本来没有入伙的威士忌酒厂家,也都落入了这一陷阱。
1872年格兰特以压倒优势再次当选,但是威士忌酒帮——这是案发之后该团伙所得的称号——继续运作,直到1874年6月布里斯托(Benjamin Helm Bristow)接任财长,才宣告这一政商勾结的腐败大案寿终正寝。
据后来法庭调查,因为圣路易斯和其他地方类似团伙的经济犯罪,联邦政府每年少收了150万美元的威士忌酒税。折算成今天的价值,按照人均GDP计算的话,超过400亿美元,如果以经济总量为基础折算的话,则高达3225亿美元!
格兰特总统一开始曾经表示不会袒护巴布科克,但是后来改口,愿意为内战时的亲密战友出庭辩白,并且有史以来第一次作为总统提交了书面证词,最终导致巴布科克的无罪判决。当时的起诉和审判,在全国报刊引起的轰动,是十多年前北方军队攻下里士满以来所没有过的,最终给格兰特的政治生涯划上了句号。格兰特执政期间所发生的在内的腐败案件,包括威士忌酒帮案件,人们对他的评判,最坏的是他知道内情但是不愿意过问,最好的则是过于迁就和顺从他的“亲密战友”,用拉丁话来说,就是对下属像“对妻子那样百依百顺(uxorious-like devo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