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朋友聊到家庭预算时,大部分的人都跟我说,一般家庭对开支有个大致的计划,但很少做具体的预算。其实,我的做法跟中国朋友的做法很相似。但是像我这样的八零后九零后这几年毕竟三十而立,逐渐地开始买房成家了。无论是想把大学贷款还清还是要存钱买房,这样的大笔开支很容易令人担忧、不知所措。根据经济学家的建议,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做家庭开支预算的时机。
民调结果显示,大约70%的美国人都有家庭预算。多年来,自由职业者的数量在日益增长,这也是二十一世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自由职业者群体尤其需要考虑到自己的退休资金和总体开支情况。不过,普通的在职人口也是因为各种原因做家庭预算表的。美国专家建议在准备家庭预算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1、想清楚家庭预算的目的
制作家庭预算的目标不应该是因为你想把管理家庭财务的权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也不应该是因为专家建议你制作一个家庭预算表。最好的方法就是往一个明确的方向走:比如说,你明年想花一笔钱去欧洲旅游。这样下次犹豫是否要买一套新的职业套装时,你可以先想象一下游览巴黎的一个具体场景,这样就会形成一些符合你的生活目标的消费习惯。

2、50-30-20法
伊利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在担任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的时候,在自己的书中普及了所谓的50-30-20法。意思就是,50%的税后收入应该留作生活费,其中包括租金、房贷、基本食物、水电费、交通等;30%可以花在娱乐活动上,比如说出去吃饭或者出去看电影;20%应该用来还贷款以及储存。你可以把这个比例当作一个大概的开支指南。
3、以合理的方式将付款自动化
专家建议以自动支付的方式付掉日常费用:水电费、房贷开支,以及信用卡消费。如果能设定银行账户自动转账的话,就可以避免因为忘了付钱而被罚款的情况,也有助于减少信用卡债务。
4、预算表制作没有万能的方法
从电子数据表到纸质的会计记录,以及各种各样的预算小程序,没有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人的。美国现在流行一些不同的APP,不论是上大学的技术高手,还是关心自己的隐私的老年人,大家都在选用适合自己的记账方法。人们甚至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让自己更喜欢记账:比如说,把电子数据表做得漂亮一点。
5、预算表并不是约束自己的工具
时刻不忘制作预算表的初心,那就是让自己能够实现一个具体的目标。有时候要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一定的调整,而最终目标就是不仅会有吃喝玩乐的钱,也会有买房养老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