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3日是世界新闻自由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数字围困之下的新闻业”(Journalism under digital siege),并于5月2日至5日与乌拉圭政府共同主办“世界新闻自由日全球会议”,探讨新闻自由和保障记者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联合国大会于1993年12月宣布5月3日为世界新闻自由日,目的是全力保障新闻自由不受威胁与压制。自那时以来,联合国每年都会以各种方式举办活动纪念这一日子。世界新闻自由日的设立为促进以下工作提供了契机:
1,弘扬新闻自由的基本原则
2,评估全球新闻自由状况
3,保护媒体的独立性不受侵犯
4,向牺牲生命的新闻记者致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今年纪念主题的说明中表示,在人工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新闻自由遇到了前所未见的困境,比如大数据收集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政府监视对新闻自由和隐私造成的多方面影响等,同时强调针对新闻记者的数字媒介攻击以及监视给媒体生存带来了新挑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最近发表的《禁止发声的威胁:记者安全发展趋势》(Threats that Silence: Trends in the Safety of Journalists)中,通过多位调查记者和研究人员的实例披露,突出了监视和黑客行为是如何危及新闻业的。联合国人权专家在这些实例披露曝光后,呼吁在全球范围内暂时禁止销售和转让监视技术、并呼吁科技公司“努力确保人工和自动化系统的透明度”。
联合国将世界新闻自由日定在5月3日是为了纪念《温得和克宣言》(Windhoek Declaration)的通过。1991 年 4 月 29 日至 5 月 3 日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举行了非洲新闻界有关新闻独立及自由的研讨会,会议并于5月3日发表了新闻自由原则宣言,该宣言具有广泛影响力,是世界范围内一系列此类宣言中的第一个,宣言重申了国际社会对新闻自由承诺的重要性。随后,发展中世界其他地区起草了几份类似的文件,比如中亚地区的阿拉木图宣言(Alma-Ata Declaration)、中东地区的萨那宣言(Sana’a Declaration)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圣地亚哥宣言(Santiago Declaration)。为了纪念《温得和克宣言》发表30周年,今年的世界新闻自由日国际会议期间将举办特别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