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千百万军人战死沙场的同时,战火蹂躏地区的数百万平民饱受饥饿折磨。在战争结束后的很长时间内,人们仍然面临着饥荒的威胁。

若没有一个人组织起大规模的粮食运输,饥荒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这个人就是美国未来的第31任总统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
胡佛出生于艾奥瓦州(Iowa)的一个铁匠之家。他是一位名声显赫的采矿工程师,曾在澳大利亚、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组织过大型项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正在伦敦(London),当时的美国驻英国领事请他帮助安全疏散滞留在欧洲的12万美国人。
随后,美国驻英国大使请时年40岁的胡佛出面,为比利时的700万人提供救济。比利时当时已经被德国军队占领,英国的海上封锁中断了其食品进口。另外有300万法国公民也陷入同样困境。
胡佛在几天之内就争取到一些富商的帮助,得到了政府和慈善组织的支持,进而开始组建起应对这一挑战的团队。不久,2万吨小麦经运河从荷兰运往比利时。胡佛通过交涉确保了货船的安全通行,随后又使数百万吨粮食被运往饱受战火蹂躏的其他国家。在整个战争期间,胡佛领导的精干团队每月发出价值1200万美元的物资。

沦陷的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小学生获得了额外的“胡佛午餐”( Hoover lunch)以及用脂肪、可可、糖和面粉制成的营养饼干。根据胡佛的精确计算,在四年时间里,救济委员会总共提供了价值6.15亿美元(1920年美元价值)的粮食和其他援助。
在美国宣战几天之后,胡佛被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总统召回国内,受命成立美国食品管理局(U.S. Food Administration),以便为美国和协约国部队提供足够食物,同时保证美国国内民众口粮,并继续为饱受战争摧残的欧洲国家提供救援。
胡佛当时的头衔只是“管理局长”,但一些报刊将他称作美国的“食品大王”(food czar)和“食品权威”(food dictator)。胡佛再次从一些顶级企业高管那里获得协助,并打破官僚繁文缛节,显示出他调动公众支持的才能。
印在海报和徽章上的食品管理局的口号“食品将决定战争胜负”。

胡佛刻意避免使用定量配给,以提倡“周一不吃肉食”(Meatless Mondays)和“周三不吃面食”(Wheatless Wednesdays)的方法劝勉人们节省食物。
他日后说:“我们当时懂得,尽管美国人民可以被引导作出巨大牺牲,但是他们不喜欢被人驱使”。
这种做法卓有成效。
取得小麦、猪肉等食品价格保证的农民使粮食获得大丰收,“美国士兵和水兵是世界上伙食最好的作战人员”。
胡佛未就此而止
停战六天后,胡佛乘船前往欧洲,投入到避免在战胜国和战败国发生饥荒的努力中。胡佛在他的自传中回忆说:“战胜国和战败国的每一个城镇都有大量的流浪儿童、孤儿和营养不良、患病和发育迟缓的孩子”。在他的领导下,新成立的美国救济署(American Relief Administration)在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和其他地区为数百万儿童提供了食品。
他写道,“我不认为应让妇女和儿童忍受饥饿。”

即便是刚刚成立尚未与美国建交的苏联,在饥荒时期也得到了大量援助。俄罗斯著名文学家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在1922年写给胡佛的一封信中说,“您的援助将作为一项举世罕见、无上荣光的伟业载入史册,并将永远地留在千百万被您从死亡边缘拯救的俄罗斯人的记忆中”。
当时,胡佛已分别在沃伦·哈丁 (Warren Harding)总统和卡尔文·柯立芝 (Calvin Coolidge)总统的内阁中担任商务部长。他于1928年当选为总统,但仅做了一届。在1932年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期间,他被竞选对手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击败,未能连任。
十四年后,在世界经历了一场更可怕的战争之后,哈里·杜鲁门 (Harry Truman) 总统召唤年届71岁的胡佛承担另一项全球救援使命。胡佛立即行动起来,并且再次调动起美国人民的支持。他在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饥荒笼罩着八亿多人的家庭——超过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
他前往欧洲和亚洲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并说服了数十位受影响较轻的国家的国王和总理为国际救援作出更多贡献。
杜鲁门总统后来对胡佛“为世界福祉[作出]的伟大贡献”向他表示感谢。
(原文最初发表于2017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