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五月是美国的亚太传统月(Asian-Pacific American Heritage Month),每当这个时候,政府及各个社区、各种机构都会举办多项活动表示庆祝。今年我们国务院的“亚裔外交事务协会”(Asian American Foreign Affairs Association)就筹划了一系列节目来庆祝亚太传统月。5月2日举行了第一项活动,邀请前驻尼泊尔大使张之香(Julia Chang Bloch)演讲“亚太裔美国人以及外交政策:挑战和机遇”,研讨会吸引了不少国务院员工参加,由前美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日裔美国人唐纳德·山本(Donald Yamamoto)主持,山本前大使八十年代末曾在驻华使馆工作过。
张之香于1989年由老布什总统任命、经国会批准,担任美国驻尼泊尔大使,她在尼泊尔大使的位置上一直干到1993年。张之香不仅是第一位担任驻外大使的华裔美国人,而且也是第一位担任驻外大使的亚裔美国人。所以当年她的上任,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新闻。她的就职仪式由国务卿詹姆斯·贝克主持,尼泊尔驻美使馆人员、联邦政府官员、亚裔社区代表以及亲朋好友两百多人在场观礼,场面颇为壮观。二十多年后的今日,亚裔在美国政商各界都出了不少知名人物,但在当年,亚裔担任驻外大使这样的公职还是极为稀罕的,难怪张之香在演讲会上感叹说,当年老布什任命她担任驻外大使时,在国务院的工作人员中,不仅亚裔面孔很少见,连有色人种都不多。
1942年张之香出生于山东烟台,五十年代初随家人移居美国。她的父亲张福云是早期留美学生之一,1910年考取清华大学的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次年赴哈佛大学学习,成为最早就读哈佛法学院的中国人,1917年在哈佛完成学业后回到中国,曾在北洋政府担任过交通部航政司司长等职,1923年至1924年期间还担任过北京交通大学校长,不少传媒称他曾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乃是误传。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后,张福云受同窗、时任财政部长宋子文之邀,担任首任关务署署长,主管全国海关要务。在他任职期间,通过海关行政改革,成功实现海关国有化。当时全国最大的海关是上海的江海关,所以张福云常年在上海办公,家人也都住在上海。据哈佛大学法学教授奥尔福德(William P. Alford)说,张福云还曾作为中国代表参加过有关筹建联合国的会谈。
张之香随着父母到达美国加州旧金山后,进入小学学习,她从小受到父亲的良好教育,在学校读书期间与大部分亚裔学生不愿抛头露面,一门心思读书不同的是,她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还竞选过学生会主席。高中毕业后,张之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传播与公共政策;1964年大学毕业后曾自愿参加和平队前往马来西亚沙巴州服务;1967年获得哈佛大学政府管理以及东亚学硕士学位;1986年由于她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杰出贡献,被东北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张之香大学毕业后,曾在和平队、国会以及多个政府机构工作过,包括担任过国际开发署助理署长、美国新闻总署非洲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等职,直到1989年担任驻尼泊尔大使,达到了职业生涯的高峰。
1993年从驻尼泊尔大使职位上卸任后,服务公共行政领域二十五年的张之香转而从商,到美国银行担任执行副总裁。从1996年到1998年,张之香担任非营利机构“美国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从1998年开始,她把注意力的重点转移到中国,致力于美中教育方面的交流,她曾在北京大学的国际关系研究所(后来与国际政治学系、亚非研究所合并成国际关系学院)做客座教授,并担任美国研究中心的常务副主席。不久张之香创办了“中美教育基金”(US-China Education Trust),这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主要从事美中间的教育以及学术交流,该组织成立后资助了一系列的会议、研讨以及交流项目,并提供奖学金给学生。中美教育基金侧重于促进中国高等院校开展有关美国的研究,包括媒体与新闻、政治、美中关系等。
据中美教育基金网站的介绍,该基金会的设立“旨在通过中美年轻领袖之间的教育与交流活动,促进中美两国关系更平稳深入地发展。”中美教育基金也是最早参与美国国务院推动的十万美国学生留学中国行动计划的民间组织之一,目前承担着“中美学生领袖交流项目”的活动。中美教育基金与中国社科院、五十多家中国名牌大学等紧密合作,在促进美中间的教育交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