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阿尔及利亚乐队摇滚-雷鬼风格兼容令美国人耳目一新[含视频]

阿尔及利亚的德默克拉托斯乐队在美国巡演中以其融合不同文化与风格的节奏和音色打动听众。

格莱美获奖歌手蕾哈娜为加勒比地区学生赴美留学提供奖学金

蕾哈娜宣布专为加勒比地区的学生设立的奖学金项目,帮助他们在美国攻读学士学位。

乌克兰歌手以感人歌曲赢得欧洲歌唱大赛

欧洲歌唱大赛加冕乌克兰歌手杰玛拉为今年冠军。身为克里米亚鞑靼人的杰玛拉自俄罗斯2014年3月占领克里米亚半岛之后,不曾回过家乡。

他用歌声展现美国移民史

埃及裔美国音乐歌手拉伊夫•哈加格认为,宗教信仰和爱国情怀并行不悖;这一信念激励他创造出成名音乐之作。

她的歌曲揭示了俄罗斯的镇压行为 [视频]

一首有关克里米亚鞑靼人在二战期间被驱逐的歌曲引起国际社会对他们所遭受的新一轮镇压的关注。
三位音乐家同台演奏 (照片由 Dosti Music Project 提供)

10位音乐家共谱音乐之声,传播和平之音 [视频]

10位音乐家获选参加“友谊音乐项目”,该项目邀集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美国的艺术家交流合作。

首都华盛顿的美国黑人剧院

如果一座建筑能够讲述美国黑人城市生活故事的话,那它就是位于首都华盛顿的霍华德剧院(Howard Theatre)。 霍华德剧院于1910年成为第一个专为非洲裔美国人修建的表演场地。在这里表演过的著名黑人音乐家包括艾灵顿公爵(Duke Ellington)、埃拉·菲茨杰拉德(Ella Fitzgerald)、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比莉·霍利戴(Billie Holiday)、纳特·金·科尔(Nat King Cole)、马文·盖伊(Marvin Gaye)、艾瑞莎·富兰克林(Aretha Franklin)、奥蒂斯·雷丁(Otis Redding)和莱娜·霍恩(Lena Horne)。 建成早期:种族隔离下的小型剧院 奴隶制度在1865年被废除后,许多黑人离开了他们曾经被强迫工作过的南方农场,来到像华盛顿这样的城市定居。虽然黑人不再是奴隶,但在美国各地,吉姆·克罗法(Jim Crow laws)仍将黑人与白人隔离开来。吉姆·克罗法的名字源于一个带有偏见的模仿黑人秀中的角色,对黑人具有侮辱性含意。 黑人街区迅速兴起。土生土长的华盛顿人、历史学家和作家戴安娜·戴尔(Dianne Dale)在回忆华盛顿的吉姆·克罗年代时说:“别人有的我们都有,只不过我们的街区小点儿。” 肖氏区(Shaw)就是这样一个街区,它以南北战争时期著名的黑人步兵分队指挥官罗伯特·古尔德·肖(Robert Gould Shaw)的名字命名。霍华德剧院正是在肖氏区建成的。 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从霍华德剧院开始沿着U街延伸的街道被称为“黑人百老汇”(Black Broadway)。虽然它产生于种族主义时代,但这个社区却希望能与著名的纽约百老汇一样声名远扬。 在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于1968年被暗杀后,示威者烧毁了在华盛顿和其他城市的种族隔离街区,比如新泽西州纽瓦克市(Newark)和密歇根州底特律市(Detroit)。联邦政府派出军队进入肖氏区扑灭大火并恢复了秩序。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破烂的学校和非法毒品交易引起的暴力事件使肖氏区变成一个生活境况艰难的地方。烧毁的建筑遭到废弃。演奏一种具有华盛顿特色风格音乐的戈戈(go-go)乐队,在摇摇欲坠、还有老鼠出没的霍华德剧院进行了最后几场演出之后,该剧院就于20世纪80年代初关闭了。 复兴时期:坚持历史传统 众多建筑在废墟中荒废多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房地产投资者开始大量涌入肖氏区和华盛顿其他一些以前大多是黑人聚居的街区。公共住房建筑被推倒并被新建筑取代。年轻的黑人和白人专业人士蜂拥而至,一些维多利亚时期的联排房屋得以修复。餐馆开业,学校进行了整修,犯罪率也下降了。 在建成一个多世纪之后,霍华德剧院于2010年进行了耗资2,900万美元的改造,获得了重生。 直到修复前,这古典建筑风格的剧院已经被废弃了30年。艺术家肖恩·亨尼西(Sean Hennessey)曾说:“这座破旧不堪、令人痛心的剧院是美国又一处遭到损毁的建筑”。肖恩在2003年买下了一所离剧院只有几条街的房子,后来受委托雕刻了现在置于剧院顶上的“爵士乐手”雕像手持的小号。 如今,肖氏街区不仅反映出这个街区在种族隔离时期的起源,也体现了它在上个世纪所经历的转变。 与霍华德剧院同在一条街上的是霍华德大学(Howard University),这所大学成立于1867年,为获得自由的奴隶提供教育。它的在校学生超过1万名,并与其他顶尖大学竞争招收黑人学生。 亨尼西说:“我每周都路过剧院,每次路过都依然充满无限的自豪感,并且为剧院的特殊地位所感动,无论是出于它的地理意义还是它在历史进程中的标志性意义。未来无疑会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我希望这是一个接纳包容每个人的未来。”

托尼•布莱克曼:女孩节奏与嘻哈外交

托尼·布莱克曼(Toni Blackman)无所不能。她是一位纽约嘻哈音乐艺术家( New York hip-hop artist),教育家、作家,她与犹太拉比、基督主教、伊斯兰伊玛目协力,把说唱乐与心灵思考融汇到一起。除此之外,她还担任美国国务院第一位美国嘻哈音乐文化大使。布莱克曼能集这一切与一身,实在令人惊叹。 身为获奖表演家的布莱克曼,从2001年开始成为一名特使。她曾到塞内加尔和加纳举办嘻哈音乐讲座。从那时以来,她曾参加过纽约林肯中心爵士乐项目(Jazz at Lincoln Center)的“节奏之路”(Rhythm Road)活动访问东南亚,到博茨瓦纳和斯威士兰教学和演出,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进行了制止对妇女施暴的视频合作项目。最近,她重返塞内加尔,帮助年轻人创作数字音乐作品。 在美国国内,她通过自己创办的“女孩节奏”(Rhyme Like a Girl)项目,让女性掌握自身的力量。 布莱克曼说:“项目始于2002年,当时我希望深入学校和社区,找到那些涉足说唱乐的女孩子,为她们提供培训和支持,而这后来变成了一个集体的事业,我为女青年提供培训,她们随后走出去,成为嘻哈文化实力中女性风格的代表。” “女孩节奏”的核心使命是要向女孩子和成年女性显示,嘻哈音乐可以体现出力量和自我,而不仅仅是作为从收音机里听的音乐。 布莱克曼说:“‘女孩节奏’把经过训练的有高超说唱水平的人聚到一起,而那些作为我们表演对象的许多女孩子,从来没见过女人能够如此地驾驭说唱。” 布莱克曼自己创作的说唱词经常意味深长: … only treadin’ water when swimming is the goal(……只有为了游泳才要趟水) sit upon the rock but...